400 0506 816
新闻中心
阳泉非主流吧-阳泉吧-一个有料的贴吧
新闻中心

绘就一手多彩梦 绣出一路锦绣花

发布日期:2019年03月19日 



  央广网贵阳4月30日消息(记者王珩 贵州台记者张勤月)4月27号上午,在贵州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现场,身着一身民族服装的杨雪英在人群中格外显眼。一走出会场,她就被记者围了个水泄不通,面对话筒,这位在基层带头创业的农村妇女显得有些腼腆。

  实际上,这已经不是杨雪英第一次走上领奖台。凭借着一股敢于尝试、敢于创新的韧劲儿,杨雪英用10多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业传奇。而这个传奇,就和她身上五彩斑斓、叮当作响的民族服装有关。

  2005年,16岁的杨雪英从贵州省纳雍县龙场镇大营村初中毕业,本该走进高中课堂的她却选择辍学,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后,还未成年的杨雪英选择了外出务工。

  作为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,杨雪英从小练就了一手漂亮的蜡染刺绣技艺。在同乡的介绍下,她先后进入广东的几家服装厂当工人,因为文化程度也不高,杨雪英吃过不少亏,也受过不少委屈。

  被克扣过工资,流落过街头,在外务工的几年间,杨雪英尝尽了苦头。2009年,杨雪英带着身上攒下的8000块钱决定回乡创业。创业做什么?杨雪英想到了少数民族服装制作。说干就干,带着在工厂里学到的制衣技术,杨雪英联合自己的两位朋友一人贷款三万多元,成立了纳雍县彩凤神翼民族服饰工艺行,在龙场镇租下了一间门面,购入了一台绣花机器,开创了当地用机器代替手工绣民族服饰的先河。

  绣花机需要配合电脑使用,从未摸过电脑的杨雪英果断买了一台低配置电脑,从开机、打字最基础的知识学起。

  一边自学,一边实践,杨雪英从一个从未触摸过电脑的村姑,变成了电脑设计高手,创造性地把民族传统绣花工艺同机械自动化绣花结合起来,通过电脑控制绣花机进行生产。

  杨雪英说,每年1台绣花机可以生产民族服装10000多套,实现了“一台绣花机,解放10000名苗族妇女的劳动力,改写10000名苗族女童的命运,改变10000个家庭生活面貌”。2013年,杨雪英和团队把工作室搬到了纳雍县产业园区,成立贵州东方神韵民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。公司进入正轨后,杨雪英还运用大数据手段把多年来设计的上万件绣花作品归集,形成《东方之梦·民族绣花数据库》,这也是贵州迄今为止最大的民族刺绣数据库。

  迄今为止,杨雪英参与设计的作品已有14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。然而,创新的脚步并没有停歇,杨雪英又开始在改进蜡染工艺上下起了功夫。(杨雪英):“我们自己研究出了机器,比如说裙子你慢慢的用那个蜡点上去,还要用那个碟去慢慢的染。还要拿去太阳底下晒一下,那要是太阳大了,老是把那些腊晒化了,就已经成次品了。直接研究出那么一个机器,直接把那个裙子放进去,它就干了。”

  因为在蜡染上的创新之举,杨雪英参与公司研究的《蜡染科技创新课题》项目,其中2项装置都获得了试用新型专利。和杨雪英一起创业的公司股东周毅说,正是因为杨雪英的各种创举,才使得公司活力不断。

  10年创业路,创新无止境。在杨雪英的手机里,存了大量自己设计的作品。一边翻看一边回忆,杨雪英说,现在自己手下已经有50名手工艺人,未来还希望带着更多的姐妹用指尖艺术绣出更美好的人生。“不仅是把机器的做好,手工也不能失传嘛,会有一些新的工艺会让他们继续把它做下去,只要把一部分人把他们带上,过上好日子就行了。”

阳泉非主流吧-阳泉吧-一个有料的贴吧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1011561号 技术支持:王拓 | 空间提供:法人会